我的家鄉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文化傳統,喝五豆(粥)即是其中之一。
我母親是一位烹調高手,而熬五豆又是她老人家的拿手好戲。她熬五豆很講究:先選五種色澤鮮亮,富于營養的豆類,再準備一些特別優質的大紅棗,從初四晚起更熬起,直熬到初五的五更?;鸩荒芴?,太弱了熬不爛,五豆熬不黏不香;火也不能過大,過大的火會燒焦。燒成一鍋糊,自然談不上香,也會失去原汁原味。
熬了通宵的母親,叫起一家人,她不顧徹夜之勞,督促大家洗漱后,開始喝五豆的程序:獻供。先給祖先燒香,然后獻上五豆;再依次給灶神、財神、土地等神上香獻五豆。獻過之后,既是獻神之物,就帶有福氣,就先讓孩子們嘗。其實孩子們早已被香噴噴的五豆想得直咽唾沫??上?,這些供奉的五豆喝完,就不讓再喝,而是進行下一個程序:送五豆。
送五豆,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活動,是鄰居互動,構建和諧的好風俗,鄰居有一點過節,通過送五豆都會化解。小小的村落顯示出祥和之氣,融融之樂。同時送五豆也是各家生活質量的反映,更是主婦們手藝的展示。誰家用的原料好,誰家的熬得火候到位,誰家的味道甜,都成了鄰居們曬日頭時的話題。
送完五豆,便進行下一個程序:喝五豆。這是正式喝五豆的時候,一家人圍著炕桌,一碟腌菜,一碟豆腐干,一碟油辣子,一盤熱騰騰的饅頭,熱熱火火,圍上一家人喝著五豆,就著菜,談著家常,好不快樂。母親還一再提醒大家,五豆、五豆,每人喝五碗才會得福。我理解母親的心情,是鼓勵大家多喝一點,這對于終年難得一飽的農家,實在是一次美味家宴。
傳統五豆的風俗,從人民公社的大灶開始,就被取消了,那時一家一戶做飯的歷史終結了一段,再也無法享受那喝五豆送五豆,敬祖先和人與自然同樂的氣氛。自改革開放以后,家鄉的人們漸漸恢復了喝五豆的習慣,但程序簡單的多了,再也沒有那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。后來我住進了縣城的筒子樓,鄰居們很少相往來。五豆的香味如故,而五豆的情趣索然,每當這個時候,我便又回憶起少兒時家鄉喝五豆的風俗。
主辦:白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:白水縣大數據中心 辦公地址:白水縣東風路鑫源大廈5樓
白水縣政府辦公地址:白水縣新興路009號 聯系電話:6155900
陜ICP備11002871號-1
陜公網安備 61052702000101號 網站標識碼:6105270004
運維電話:0913-6155350 E-mail:sxbszf900@163.com 您是第位訪問者